close

吳哥窟的行程裡,一連三天看了不下二十座古蹟,這是哪個二世蓋的,那個有是哪個七世遷都過來的,真是見鬼了,台灣歷史都不一定記得住,還哪有這麼大的能耐記下當年興盛的吳哥王朝沿革。


後來自己認真地找了吳哥王朝的歷史,再依照被打亂的景點,依照歷史時光的推進依序排下來,基本上,從第八世紀開始,高棉人就在此地建城,因為當時的國王信奉的是印度教,所以以印度教的神祉和神話傳說作為建築重點。


【巴孔寺 Bakong】
這是吳哥王朝第一座山式神殿建築,象徵著印度教裡的須彌山,其中供奉著濕婆神,其中五座金字塔型的結構,分別在代表著不同印度教裡的五界。




【聖牛寺 Preah ko】
當時國王為了感念祖先,所以建都在此以後,就蓋了聖牛寺,作為祭祀祖先。






【羅蕾寺 Lolei】
這裡的建築也和前兩座大同小異,同樣並列為『羅洛斯遺址』,這裡保持完整的是在牆上婀娜多姿的仙女雕像。



遺址邊有處孤兒院,我們一行人都帶了些舊衣和文具等要捐給他們,雖然東西不多,但是能夠多少在物資上有所補助,也可以增加這些孤兒在學習上的幫助,開支上的節省。


【巴肯山 Phnom Bakheng】
吳哥窟這地區,身處在一片平原當中,唯一的高山,不過才海拔64公尺,就是這巴肯山。身強力壯的我們,走上山也不花半小時,只是上山賞夕陽的人為數不少,上山小徑也頓時壅塞起來。
爬上了山頂,還要再層層上到塔頂,越靠近日落時分,人潮越見壅擠。














陰陽石在吳哥遺跡裡處處可見,凸起的圓形柱狀體是代表陽性的性徵,而環繞在側,形似子宮的雕刻,則明顯可辨是陰性。
祭祀前會用水從柱狀體淋下,順著結構,再從底部的開口流出,之後,再用流出的水,作接下來的祭祀活動。很多民族都有性器崇拜的宗教儀式,可能是來自對於自身生命的起源,感到未知與崇敬吧!


【東梅蓬寺East Mebon】
原本是建築在一大片人工湖當中,後來湖水乾枯,寺廟明顯高出路面許多。寺廟入口處,以前還是碼頭,所以現在反而不利於行走,需要搭上木梯,增加遊客的方便。
















【變身塔 Pre Rup】
相傳這是當年國王的火葬場,印度教相信輪迴,依此一次次的死亡,正如是一次次的變身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rc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