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塔普倫寺 Ta Prohm

西元1186年,某個吳哥國王為了供奉他的母親,所以搭建了「塔普倫寺」,所以又稱為「母廟」,因為電影「古墓奇兵」在此地取景,因此聲名大噪,一點都不輸給大小吳哥。 






 

寺裡前庭後院,甚至是本殿,經過千年來的時光洗禮,盤根錯節的樹枝,已經緊緊把建築結構地破壞,樹倒牆毀或是牆斷樹亡,卻構成了另一種共存共依的「非有機」生態,也因為這樣的關係,讓塔普倫寺有著與其他古蹟寺廟不同的風貌,以及另類的詭異神秘的氣質。


 

 

吳哥窟牆面雕刻鬼斧神工,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。但是,遙想當年的雕刻想像裡,難道會有這一號長得像劍龍的生物,這問題可能要交給寶傑獲是西屏來為我們解答了。

 


 

巴戎寺 Bayon

「巴戎寺」另稱為大吳哥,這裡是古代的城市,曾經居住過百萬人口,就是靠著定期氾濫的「洞里薩湖」而造就周遭的良田,也養活了吳哥城內的百萬人口。

這裡較先前的小吳哥晚了約一百多年,中間也隔了兩個國王的統治,由於這時期的國王信奉佛教,因此在建築風格與壁上裝飾,著重在佛教特點的表現。

 






 
 
 巴戎寺最著名的就是巨大的49座雕刻了四面觀音塔,觀音面容慈悲安詳,嘴角帶著微笑,因此後人才稱此為「微笑高棉」



 





 
 



 經了千年來的風雨日曬,巨型佛像的表情竟然可以保持得如此威嚴,不減一毫的莊嚴。要是能夠跨越時光,一睹當年的盛況,想必會被其偉大且遼闊的建築所震撼,面對了嚴而不威的四面佛頭,更可見其自身在宇宙間的渺小。


幾天下來的吳哥文化體驗,雙腳走酸了,眼睛也看膩了,唯獨心裡有些浮動的不踏實感,一天好幾個古蹟的走訪,有些走馬看花的意味,就深怕自己在飛回台北的空中,將這古文化的印象一點一滴被風吹散,而之後只是看著照片,回想著當下的汗流浹背的燥熱感。

如果有可能的話,可以再來一趟自助之旅,用自己的節奏領略吳哥文化的細膩;以自己的想像馳騁吳哥王朝的偉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rcl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